首页

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张学智教授为2024年湖南省“中华伦理文明与中国道德话语”研究生暑期学校学员授课


发布人:日期:2024-08-06

8月5日,北京大学张学智教授莅临2024年湖南省“中华伦理文明与中国道德话语”研究生暑期学校授课。授课由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王泽应教授主持。


张学智教授授课

1C0A3


王泽应教授主持


张学智教授作了两场精彩授课。上午的授课主题是“中国伦理学的特点”。张学智教授首先阐释了何为“伦理学”:“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的分析、判定、评价的科学,道德的核心是关于是非、善恶的解释与评判。张学智教授从美德伦理学出发,为论述中国伦理学的特点树立了一个理论参照。随后,张学智教授从中国文化切入,指出中国文化的许多特点都适用于伦理学,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情景合一”。“天人合一”是指中国伦理学的重要观念、命题都与天道紧密相连;“知行合一”的实质是行胜于知,即不注重对伦理原则、伦理规范的理论论证,而重在对它的践行;“情景合一”则体现了修养境界的主客合一、心物融会。虽然“情景合一”原本是美学命题,但由于中国哲学的浑融性、互通性,所以它也适用于概括伦理学的特点。张学智教授进而对“牟宗三论中国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即伦理学”进行了解读,指出了五伦和五常的差异与联系,分析了伦常与道德的区别,并对一些具体的德目作了解释。张学智教授最后在总结中指出:“五伦侧重于社会性的政治、宗法等的共善,五常侧重于个人内省性的独修,两者交互影响,相辅而行。”


2D534


授课现场


下午,张学智教授以“王阳明的实践智慧”为主题进行授课。张学智教授以历史故事切入,将王阳明的生平简要概括为三方面成就:立功、立德、立言;在张学智教授看来,正是因为王阳明特殊的人生际遇,才塑造了他独特的学术旨趣。在接下来的授课中,张学智教授围绕王阳明的核心学说“致良知”作了重点阐述:王阳明将良知和天理连接起来,表明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即天理,天理在心为良知;良知就是对于人之本有的善性展现的觉知,是精神的整体,包括情感、理性、意志,直觉等;“致良知”作为精神本体的整合活动,使良知内的各个方面调动、激活起来;在“致良知”的过程中,道德为统领,知识为辅翼。张学智教授认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对朱熹和陆九渊二人思想的综合,它是实践中的活智慧——“良知即体即用”、“即中即权”。

授课结束后,王泽应教授主持了问答环节,学员们积极提问,张学智教授进行了耐心的答疑解惑。最后,王泽应教授高度评价了张学智教授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深厚学养,鼓励学员们好好学习。

供稿:办公室

一审:王伊帆

二审:文贤庆

三审:向玉乔


上一条:2024年湖南省“中华伦理文明与中国道德话语”研究生暑期学校主题研讨会顺利举行

下一条:张伟教授为2024年湖南省“中华伦理文明与中国道德话语”研究生暑期学校学员授课

【关闭】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