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要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书推荐 | 向玉乔《中国道德话语》


发布人:日期:2023-12-22

书名:中国道德话语

作者:向玉乔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23-07


/ 内容简介 /


博大精深的中国道德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的灵魂和精髓,但它必须以中国道德话语作为直接形式和重要内容。中国道德话语由语音、文字、词汇、语句、语法、修辞等要素构成,具有伦理表意、伦理叙事等功能,在汉语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对中国道德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建构作用。本书对中国道德话语的发展历史、构成要素、意义体系、表意功能、叙事特色等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深刻揭示了中国道德话语的民族特色,能够为我国促进中国道德话语研究、建构中国特色伦理学话语体系、提升中国道德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等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 目录 /


导论 研究中国道德话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国道德话语的价值维度

二、关于中国道德话语的已有研究

三、研究中国道德话语的意义和价值

四、研究中国道德话语的问题域和预期目标

五、研究中国道德话语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方法

第一章 中国道德话语的特定内涵

一、人类的语言能力

二、道德语言与非道德语言

三、中国道德话语:作为人类道德语言的子系统

四、道德语言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

五、中国道德话语的民族特色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语德传统

一、语德:“口德”的学术化表达方式

二、言由心生与正心的道德要求

三、言的正当性:合乎礼与有道理

四、言与行的合一:言而有信的道德原则

五、言的道德价值评价:标准的多元性

第三章 中国道德话语的发展路径

一、中国道德话语发展的民间路径

二、中国道德话语发展的官方路径

三、中国道德话语发展的学术界路径

四、中国道德话语发展路径的融合

第四章 中国道德话语中的元隐喻

一、元隐喻:作为隐喻之母

二、儒家伦理的元隐喻:山

三、道家伦理的元隐喻:水

四、佛家伦理的元隐喻:菩提树

五、元隐喻对中国道德话语的支撑作用

第五章 中国道德话语的传统形态

一、中国的神话道德话语体系

二、儒家的人本主义道德话语体系

三、道家的自然主义道德话语体系

四、墨家的契约主义道德话语体系

五、法家的法治主义道德话语体系

六、佛家的超自然主义道德话语体系

七、中国传统道德话语的影响力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道德概念体系

一、德:中华民族的最基本道德概念

二、区分善恶:中华民族对“德”概念的分割

三、家庭、国家与天下:中华民族的伦理实体概念

四、知、情、意等: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概念

第七章 中国道德话语的构成要素及其伦理表意功能

一、中国道德话语的构成要素

二、汉语语音的伦理表意功能

三、汉字的伦理表意功能

四、汉语词汇的伦理表意功能

五、汉语语法的伦理表意功能

六、汉语修辞的伦理表意功能

七、中国道德话语的伦理表意方式及其特征

第八章 中国道德话语的伦理叙事模式

一、“伦理叙事”释义

二、中华民族的伦理叙事传统

三、中华民族对伦理叙事用途的定位

四、中华民族的伦理叙事策略和方法

五、中华民族的伦理叙事特色

六、中华民族创新伦理叙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九章 中国道德话语的理论化发展

一、中国道德话语理论化发展的内涵

二、中国道德话语理论化发展的历史记忆

三、改革开放对中国道德话语理论化发展的创新驱动

四、中国道德话语理论化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第十章 中华民族的道德评价体系

一、道德评价的内涵和民族差异性

二、儒道佛交相辉映的道德评价传统

三、多元性传统道德评价体系的当代影响与价值指引

第十一章 中国道德话语的道德记忆承载功能

一、道德记忆:中华民族的道德之本

二、中国道德话语:中华民族道德记忆的直接现实

三、中华民族道德记忆史与中国道德话语史交相辉映的图景

第十二章 中国道德话语的当代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的道德话语创新

二、网络时代与网络道德语言的兴起

三、人工智能时代与人工智能道德语言的发展

第十三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道德话语的国际化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特质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合理性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解决的重大国际伦理问题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伦理价值

结语 倡导崇高道德语言 直面突出道德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 作者简介 /


undefined



向玉乔


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院长、哲学系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工程专家,全国应用伦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湖南省121人才,芙蓉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伦理学会和中国教育伦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伦理学会会刊《伦理学研究》执行主编。

曾经留学英国威尔士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乔治城大学等世界名校;主要研究伦理学基础理论、政治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在道德记忆、分配正义、共享伦理、汉语道德语言、美国伦理思想史等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优势和特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省级项目12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记忆研究”、湖南省“十四五”时期社科重大学术和文化研究专项项目以及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150余篇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40余篇;著有《道德记忆》《共享伦理研究》《美国伦理思想史》等专著、合著、译著20余部;领衔一门国家级哲学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和一门省级哲学专业一流本科课程;著有16项智库成果,其中1项智库成果获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多次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供稿:办公室

一审:王伊帆

二审:文贤庆

三审:向玉乔






上一条:文贤庆在《哲学动态》发表文章

下一条:向玉乔在《中州学刊》发表文章

【关闭】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