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要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书推荐 | 晏辉《意义的迷失与追寻:当代生活世界的价值哲学批判》


发布人:日期:2025-09-24

《意义的迷失与追寻:当代生活世界的价值哲学批判》

作者:晏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年7月


《意义的迷失与追寻:当代生活世界的价值哲学批判》深入剖析当代生活世界中个体所面临的意义迷失现象,并从价值哲学的角度进行深刻的批判与反思。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感到精神空虚、生活乏味,对社会现实深感失望,从而陷入了一种意义迷失的困境。本书通过详细阐述这种迷失的根源与表现,揭示当代生活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作者运用现象学等方法,对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现象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帮助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 目录 /


前言

第1章 价值与意义的原始发生

一、生活世界:价值创制与意义生成

二、作为我们实际性的生活世界

三、“生活世界”何以成为揭示世界之属人性质的标识性概念

第2章 从现代化到全球化:现代生活世界的原始发生

一、一个预备性讨论

二、描述性的哲学性存在

三、判断性的哲学性存在

四、实践性的哲学性存在(类意识、类实践与类本质:朝向全球化问题的类哲学)

第3章 祛魅·附魅·返魅:现代生产与技术之于人的精神世界

一、意义世界:根源与来源

二、祛魅与俗化:解构精神世界的两种方式

三、重返意义世界:返魅的诸种谋划

第4章 基于体验和经验而来的现代焦虑症

一、生存焦虑的人性基础追问

二、现代性与现代生存焦虑的逻辑前提批判

三、何所向与何所为:消解生存焦虑的诸种谋划

四、道德焦虑及其伦理效应

五、政治形态的生存焦虑及其政治意义

第5章 知错·认错·改错:可能性及其限度

一、“错”之字源学和语义学考察

二、“错”之现象学规定

三、错之实际性与历史性

四、知错一认错一改错:可能性及其限度

第6章 从文化到文明:教化、启蒙、救赎

一、相关于文化和文明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

二、在文化与文明之间

三、从文化到文明

四、本质与类型:源于内在结构而来的整体性、复杂性和冲突性

五、具身性与附身性的统一:规范体系的文明性质

第7章 幸福:哲学原理与实践智慧

一、学术史意义上的幸福原理

二、现代性与欲望本体论

三、构建幸福原理的方法论基础

四、幸福原理的哲学阐释

后记


/ 后记 /


如何书写当代生活世界,如何描述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无疑是一个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题材。如果从消极的方面去描述,不满甚至是怨恨,似乎一点都不少于满意、快乐和幸福。这是我们的实际性,这是一个创价与代价、富裕与贫穷、安全与风险、崇高与平庸、真诚与虚伪相互交织的社会。如何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讨论快乐和幸福问题,原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是在可接受范围变得越来越小的境遇下谈论幸福,似乎又充满了各种风险。于此,我们采取了温和的态度、公正的立场、中性的笔法,将我们的感受和体验、判断和推理适度地表达出来。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一直以“社会转型”为总体概念,感受、体验、分析和论证,我们已经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着的和将要经历的社会变迁过程;也曾以“社会转型与伦理变迁”为总体设计框架,出版了自成体系的系列著作。在总共不过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的实际性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为我继续研究社会转型问题提供了新的题材。《意义的迷失与追寻:当代生活世界的价值哲学批判》正是研究这些新题材所形成的一点心得。

价值与意义、快乐与幸福,既是始点意义上的又是终极意义上的问题,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题材,值得继续进行广泛而深入地研究。这一研究不仅构成了沉思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理论基础,也为研究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奠定了观念前提和逻辑框架。

晏辉

2025年3月


/ 作者简介 /


晏辉


晏辉,男,1960年9月16日出生,内蒙古赤峰市王爷府人。现为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98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师从陈晏清先生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7月至2018年12月,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从事伦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2018年12月调入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从事伦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2024年获评二级教授。现在研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道德观念史与道德实践史研究”。出版专著10部,主要有《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经济行为的人文向度:经济分析的人类学范式》《公共生活与公民伦理》。近30年来,一直致力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问题研究,2023年以“社会转型与伦理变迁”研究书系为总名称,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同时出版了5本专著:《价值哲学与中国形态的现代性》《社会转型与伦理变迁的哲学批判》《走向心灵和历史深处的道德哲学》《追寻政治的是其所是》和《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2025年又推出2本专著:《意义的迷失与追寻:当代生活世界的价值哲学批判》和《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何所向与何所为》。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育研究》《哲学动态》《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研究》《江海学刊》《天津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哲学和伦理学三个领域的学术论文28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先后转载近120篇。

供稿:办公室

一审:王伊帆

二审:文贤庆

三审:向玉乔



下一条:易显飞等在《云南社会科学》发表文章

【关闭】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