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要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彭柏林在《湖南日报》发表书评


发布人:日期:2024-07-18

湘江副刊·悦读|弘扬中华文明 坚定文化自信——评《伟大的中华文明》

文|彭柏林

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问题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传承发展中华文明,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向玉乔教授的新著《伟大的中华文明》于2024年4月在岳麓书社出版,可谓恰逢其时,是对传承发展中华文明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积极响应。该书不仅从宏观上高屋建瓴地论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总体特征与发展趋势,而且在微观层面深入解析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文化精髓、突出特性以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问题,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全面的中华文明画卷,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独特价值。

以叙事方式追溯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伟大的中华文明》以叙事为纽带,串联起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各个重要节点,既回溯了中华文明的源头,又展望了中华文明的未来。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了中华文明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前行,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神话是人类早期认知世界的独特方式,蕴含了深邃的道德教化价值。书中通过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道德精神。从神话过渡到历史,作者以司马迁《史记》这部史学巨著作为桥梁,细腻地讲述了从轩辕黄帝至汉武帝的历史脉络,让我们意识到中华文明的根深叶茂,其历史的深邃令人叹为观止。

书中还探讨了中华文明的哲学层面。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深入浅出的分析,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哲学叙事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发酵,影响着民族的性格与行为准则。书中特别提及的危机叙事,是对中华文明在遭遇挑战与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展现。这部分叙事,不仅让人看到中华文明的韧性,也揭示了中华民族在应对危机时的集体智慧与团结精神。

最后,作者将视角转向现代,强调中华文明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书中强调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明如何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与和平发展的时代特质。

以哲学思辨探究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重大问题

《伟大的中华文明》以深邃的哲学思辨,深入探讨了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核心问题,勾勒出一幅中华文明发展与现代转型的宏伟图景,为我们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与文明走向提供了深刻洞察。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其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诸如“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鲜明标签,也是其对世界文明贡献的智慧结晶。书中对这些精神标识进行深入解析,展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平衡与包容的哲学境界。

书中特别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作者通过对这些特性的深入解读,揭示了中华文明如何在历史变迁中保持自我更新,同时又兼收并蓄,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与和谐共存提供了范例。

书中构建的中华民族文明观,是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它包括了文明化成天下、言立而文明、文明循礼而兴、文明以伦理为荣、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伟大、文明决定国运等多个层面。这种文明观既是对中华文明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前瞻。

面对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时代课题,作者强调,建设现代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不仅是理论上的探索,也是实践中的行动指南,旨在推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以伦理反思揭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重要价值

《伟大的中华文明》以其深刻的伦理反思,揭示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伦理意蕴与价值维度。它不仅为中华民族如何在全球化时代提升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供了理论指引,也为世界文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

中华文明属于中华民族,其主体性是不容置疑的。这种主体性不仅基于中华民族的独立创造,更在于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创造的尊重与维护。作者援引科斯嘉德的观点,指出人类的理性选择能力使其成为自身行为的主体,中华民族创造中华文化的行动,正是基于这种理性与道德原则,从而赋予了中华文化的创造以道德正当性。这一论断,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升到了伦理的高度,强调了文化主体性在伦理上的正当性与必要性。

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不仅在于创造,更在于传承与弘扬。书中详细阐述了中华文明的伦理文明维度,认为中华伦理文明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它不仅对于中华民族具有持久价值,而且对于全人类具有借鉴意义。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仅仅是文化上的自我认同,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维护。书中提出,中华民族作为具有精神独立性的主体,有责任和能力创造并传承独特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应该在文化立场上保持清晰的价值取向,坚守中华文化内涵的正确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这不仅是对自身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全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


来源:湖南日报




上一条:曾建平在《光明日报》发表书评

下一条:李志龙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文章

【关闭】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