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要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向玉乔在《中国乡村发现》发表文章


发布人:日期:2024-09-05

    

中国乡村振兴应该大力推进乡村伦理文明建设



       振兴中国乡村是党中央作出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贯彻 落实该重大战略,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多个方面、 多条路径用力,但从长远来看,振兴中国乡村的深层问题是乡村 伦理文明建设问题。大力推进乡村伦理文明建设,是振兴中国乡 村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


一、伦理问题是振兴中国乡村面临的深层问题


       改革开放导致中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均发生深 刻变化。这种变化几乎同时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发生。从城市而言,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鼓励人才流动等新理念受到欢迎和推崇,城市生活迅速融入汽车、 大型商场、现代文创、国际交流等现代性元素。从农村来说,最 大的变化是农民进城成为潮流,越来越多的农民踏上了进城务工 的道路,乡村空巢现象日趋严重。

       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进城务工的农民间歇性地融入城市生活 以后,将城市倡导的开放、改革、平等、自由、民主、公平等新 价值观念以及推崇个性、流动、变化、时尚的现代城市生活方式 带回乡村,给我国乡村原本比较封闭、传统、稳定的社会结构、 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带来巨大冲击,导致我国乡村出现前所未有 的巨大“地震”,其震中是我国乡村根深蒂固的伦理文明传统。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乡村面临的伦理问题很多,其焦点是乡村传统伦理与乡村现代伦理的冲突问题。我国乡村传统伦理更多地强调乡风 乡俗的遵循、礼仪的沿袭、孝道的传承等,而乡村现代伦理更多地强调思想自由、 言论自由、平等对话、开放包容等,两者之间存在巨大张力,这集中体现在长辈 与晚辈的严重代沟之中。

       当今中国乡村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不是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的问题,不是贫 穷问题,而是伦理问题。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一直坚持以德为本的思想理念, 一直坚持以伦理引领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一直坚持构建伦理共同体的理想信念, 中国乡村在这些方面表现得尤为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 放以后,平等、自由、民主、公平等现代道德价值观念从城市传入农村,极大地 冲击了我国乡村长久以来沿袭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特别是从根本 上冲击了我国乡村根深蒂固的伦理价值体系,导致伦理冲突成为当今中国乡村空 前突出的问题。

       伦理兴,乡村兴。中国乡村是中华伦理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阵地。传承发展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伦理文明,中国乡村既不能缺席,也不能落后。振兴 中国乡村,应该深度关注、高度重视处于“三农”问题核心的伦理问题。


二 、乡村伦理文明建设是振兴中国乡村的真正希望


       振兴中国乡村,既不能采用单向度思维,也不能停留在表面。单向度思维将 乡村振兴仅仅归结为经济振兴,看不到乡村文化振兴的极端重要性。停留在表面 的做法,注重的是形式,缺乏应有的内涵。

       推进中国乡村振兴,应该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倡导的“系 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 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用系统观念推进中国乡村振兴,就是要破除单 向度思维方式和杜绝停留于表面的做法,就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我国在实施精准扶贫工程的过程中碰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物质扶贫容易,  精神扶贫困难。由于思想上没有根本提高,一些贫困农民缺乏自立、自强、自信   的道德价值观念,对自身的贫困问题缺乏正确认知,将脱贫建立在“等、靠、要” 基础上,其结果是他们的贫困反复发生、积重难返。

       振兴中国乡村的真正希望在于乡村伦理文明建设,中国乡村伦理文明是以中 国乡村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乡村伦理是中国乡村繁荣发展的根本,其精义是中国农民应该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道德价值观念。农民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第一主体, 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念状况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状况具有决定性影响。党和 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扶归根到底只是外因。外因必须依靠内因才能很好地发挥 作用。只有中国农民都能够自立、自强、自信起来,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完成。

       推进乡村伦理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将广大农民变成精神强大的人,是 要将他们变成具有伦理精神的人,是要引导他们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致富。中国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 求。”中国农村不能沦为精神脆弱、伦理精神缺乏的领域。中国乡村一直在中国社 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华伦理文明也发端于中国乡村。在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乡村是主要阵地,中国农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大力 推进乡村伦理文明建设,是培养能够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现代农民的必由之 路。

       中国农民应该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劳致富、热爱国家、与时俱进的 农民精神。中国农民精神是中国农民的根和魂,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伦理价值 内核,更是中国农村的根基和发展希望。中国乡村振兴应该以重新塑造中国农民 精神作为最高使命。


三 、推进乡村伦理文明建设应该狠抓的工作重点


       中国乡村伦理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仅涉及乡村本身,而且涉及 党和政府的决策以及我国社会各界的支持状况,因而具有不容忽视的复杂性、艰 巨性。为了切实推进我国乡村伦理文明建设,应该狠抓五个工作重点。

       1.深入调查我国乡村伦理文明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乡村受到巨 大冲击,原本比较传统、平静的乡村生活方式被自由、平等、民主等现代价值观 念撕裂,以乡风乡俗为主导的乡村伦理文明传统被严重消解,乡村伦理文化发生 重大变化。要振兴中国乡村,必须对中国乡村伦理文明发展的现状展开深入系统 的社会调查,以为推进中国乡村伦理文明建设提供调查数据支持。

       2.将乡村伦理文明建设纳入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充分 考虑、高度重视乡村伦理文明建设问题。强大的中国乡村必须以强大的中国乡村伦理文明作为支撑。没有强有力的乡村伦理文明,中国乡村既不可能真正振兴, 也不可能行稳致远。

       3.乡干部应该切实承担推进乡村伦理文明建设的重任。乡干部是乡村的“关 键少数”。他们既要贯彻落实党中央推进中国乡村振兴的大政方针,也要走到中国 乡村振兴的一线。他们是直接接触农民的基层干部,既应该是忠诚、干净、担当 的好干部,也应该是综合素质高的领导干部。最重要的在于,他们应该懂得乡村 伦理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并且能够找到推进乡村伦理文明建设的正确方 式方法。

       4.加强农村道德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快速推进的 时代背景下,中国道德教育应该在城市和乡村全面铺开。现代性浪潮形成巨大冲击, 中国乡村开始面对乡村伦理文化传统传承乏力、代际道德价值观念严重冲突、乡 村留守儿童权利缺乏保护等伦理问题。要有效解决这些伦理问题,加强农村道德 教育是当务之急。可采取“先干部,后农民”的模式,首先对乡干部进行道德教育, 尔后由他们对农民开展道德教育。也可以实施伦理道德进乡村工程,鼓励城市高 校学者赴农村开展道德教育活动。

       5.实施城市退休人员回归乡村工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我国乡村 出现日益严重的“空巢”问题。“空巢”现象日趋严重,不仅使我国乡村显得“荒凉”, 而且对我国农民的乡村伦理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空巢”日益严重的背景下, 很多农民产生了崇拜城市、不愿意还乡的价值观念,有些人甚至把逃离农村作为  人生奋斗的最高价值目标。如果不能保证起码的农村人口数量,中国乡村衰败就  在所难免。实施城市退休人员回归乡村工程,鼓励在城市工作多年的城市人口回 归乡村,既有助于增加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也有助于提高我国乡村伦理文明水平 和形成新时代乡贤文化。城市退休人员大都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高思想道德素  质,他们回归乡村能够对中国乡村带去积极的道德影响,有助于提升中国乡村的 道德正能量。


     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除了主办《伦理学研究》杂志以外,自去年开始又与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合办杂志《中国乡村发现》。敬请大家关注,欢迎大家投稿。








上一条:文贤庆在《中国乡村发现》发表文章

下一条:肖根牛在《世界哲学》发表文章

【关闭】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