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莅临2025年“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伦理文明”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授课。授课由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王泽应教授主持。
杨国荣教授的授课主题为“人性化:人的存在及其历史走向”。杨国荣教授从人性的概念出发,认为人性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既在潜在意义上以可能为其存在品格,也表现为应然意义上的人应当追求的理想形态和应当承认的存在形态;后一意义上的人性,首先以肯定人是目的并相应地具有内在价值为内容。基于对人性二重涵义的看法,杨国荣教授指出,人性化演进趋向一方面展开为一个成就人性的过程,另一方面也以合乎人性为其指向,与之相联系的是实现人是目的这一的内在价值规定和人的自由追求;无论呈现为潜在意义,抑或以应然为存在形态,人性都具有历史性,人性化过程的内涵则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深化,后者既体现了人类价值观念的演进,也包含着相关进程的深沉内蕴;从传统的大同理想,到现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未来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可以视为以上历史走向的具体展现。杨国荣教授强调,上述过程的实现,既需要个体的修为,也离不开社会的制约,在所谓“价值中立”的前提下拒斥合理的价值引导,将导向虚无主义;作为人性化过程的两个方面,成就人性和合乎人性相互关联,其现实形态则展开为成己与成物的统一。
授课结束后,王泽应教授主持了师生互动环节,杨国荣教授与学员们进行了友好互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