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陈乔见教授为2025年“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伦理文明”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学员授课


发布人:日期:2025-07-09

7月7日下午,中山大学陈乔见教授莅临2025年“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伦理文明”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授课。授课由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刘永春副教授主持。


陈乔见教授的授课主题为“荀子性恶论——概念分析、文本解释与理论意义”。陈乔见教授首先讨论了当前学界对于荀子性恶论的不同观点,认为以历史考证方法研究荀子性恶论的研究进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陈乔见教授引入解释学和概念分析的方法,对荀子文本中“性”的形式义与实质义、“善”“恶”的概念以及“心之伪”的内涵进行了辨析,并对“荀子是否有孟子意义上的德性心”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陈乔见教授指出,荀子论“心”有不同层次和不同内涵,可分别命名为“好利心”“天君心”和“清明心”;“好利心”属于荀子所谓“性”的范畴,具有荀子性恶论意义上的恶的性质;“天君心”亦属于“性”的范畴,是人先天具有但也需后天培养的认知能力;“清明心”属于“伪”的层面,是由“天君心”培养而来,可以作出道德判断与选择。通过以上分析,陈乔见教授对荀子“性恶论”的理论意义进行了辩护。陈乔见教授认为,辨正荀子非性恶论,而另外给出种种人性论标签,只会错失荀子性恶论的重要意义;“性恶”说不仅在《性恶》中,同时也在荀子整体思想脉络中融贯自洽;“性恶”说之于荀子的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个人成就德性还是社会国家成就善治,都需要师法礼义来“化性起伪”,需要“学”“渐”“积”“靡”和“注错习俗”等来转化、矫饬、重塑人性;假使去掉性恶论以及用以对治性恶的后天修为和礼义法度等理论,荀学的内核便所剩无几。

授课结束后,刘永春副教授主持了师生互动环节,陈乔见教授回应并解答了学员们的提问。

上一条:张霄教授为2025年“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伦理文明”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学员授课

下一条:杨国荣教授为2025年“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伦理文明”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学员授课

【关闭】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