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7月11日,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伦理学会会刊《伦理学研究》杂志社等单位联合承办的全国伦理学专业研究生暑期学校在湖南长沙举办。此次暑期学校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伦理文明”。
本次暑期学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邀请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山西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专家学者授课,来自国内40余所高校的60名伦理学专业研究生参加暑期学校学习。
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作了题为“现代正义论范式及其改进——以罗尔斯、森、纽斯鲍姆为例”的主旨报告,解析了以罗尔斯、森、纽斯鲍姆为代表的当代西方正义理论。湖南师范大学王泽应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中国伦理学的守正创新”的主旨报告,对新时代中国伦理学如何坚持守正创新进行了系统分析。湖南师范大学易显飞教授作了题为“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风险及治理对策”的主旨报告,对新兴人类增强技术中存在的伦理风险进行了细致分析。华东师范大学付长珍教授作了题为“面向人机共生的新伦理学形态”的主旨报告,指出人机共生时代的伦理学亟需范式革新以应对技术异化风险。
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作了题为“超越西方中心论的羁绊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主旨报告,强调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必须跳出西方中心论叙事的话语陷阱。湖南师范大学孙春晨教授作了题为“中华文明的伦理特质”的主旨报告,指出中华文明蕴含着内涵丰富的伦理文化传统和伦理文明特质,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价值选择具有内涵上的一致性。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靳凤林教授作了题为“中西现代化之比照与文明等级论的伦理学检审”的主旨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西方文明等级论的超越。湖南师范大学向玉乔教授作了题为“道德记忆与记忆道德”的主旨报告,对道德记忆和记忆道德的内涵要义、内在关系等论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讲解。
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作了题为“人性化:人的存在及其历史走向”的主旨报告,讨论了人性的丰富内涵以及人性的历史性问题,认为成就人性和合乎人性是人性化过程的两个重要方面。厦门大学张曦教授作了题为“时空重导与文明的未来”的主旨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将在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生态各维度逐渐展现出相对于西方现代化的超越性。山西大学尤洋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脑机智能的伦理反思与价值对齐”的主旨报告,对脑机智能技术进行了伦理反思,并讨论了脑机智能技术的价值对齐问题。中山大学陈乔见教授作了题为“荀子性恶论——概念分析、文本解释与理论意义”的主旨报告,以解释学和概念分析的方法对荀子的性恶论进行了全新阐释。
中国人民大学张霄教授作了题为“应用伦理学的方法论”的主旨报告,详细讨论了作为方法体系的应用伦理学,并介绍了权衡伦理原则和细化伦理规则两种不同的应用伦理学方法路径。湖南师范大学余露副教授作了题为“认同的政治哲学透视”的主旨报告,详细讨论了政治认同的概念内涵和理论意义。湖南师范大学文贤庆教授作了题为“时代的伦理品格与伦理精神”的主旨报告,深入分析了当今时代所展现出的个人意志主义的伦理品格和伦理精神。湖南师范大学孙保学副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分析框架与中国聚焦”的主旨报告,系统阐释了关于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核心概念、分析框架与中国实践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伦理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是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伦理学专业研究生暑期学校。本次暑期学校共开展了16场主题授课和2场主题研讨会,系列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于推动中国伦理学学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与重要作用。
回顾暑期学校历史,2009年7月,为探索研究生培养创新机制、推进高质量研究生培养,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现名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伦理学专业研究生暑期学校;2015年8月,第二届全国伦理学专业研究生暑期学校在湖南师范大学承续举办,自此拉开了全国伦理学专业研究生暑期学校“一年一办”的序幕。时至今日,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已经连续举办十一届全国伦理学专业研究生暑期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全国伦理学界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反响,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是我国推进伦理学理论研究和促进中华伦理文明传承发展的南方重镇。中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秉持“免费、开放、共享”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地域交叉”推进“学术融合”,实行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奋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学习交流平台,为我国培养卓越伦理学人才做出重要贡献。